以下是对国内三维视觉领域主要公司的梳理与汇总,包括技术路线、应用场景及代表性企业,以供参考:
一、按技术路线分类
1. 结构光(Structured Light)
技术特点:通过投射编码光斑来计算深度信息,适用于高精度静态场景。
代表公司:
奥比中光:国内3D视觉领域的领军企业,业务涵盖消费电子(如手机、刷脸支付)和机器人导航。
华捷艾米:专注于3D结构光算法,应用领域包括AR/VR和智能家居。
乐行科技:专注于工业级结构光相机,专注于3D检测与测量。
2. ToF(Time of Flight)
技术特点:通过测量光脉冲的飞行时间来获取深度信息,适用于动态场景。
代表公司:
炬佑智能:提供ToF传感器模组,与华为、OPPO等手机厂商有合作。
灵明光子:研发单光子ToF芯片,应用领域包括自动驾驶和智能安防。
芯视界微电子:专注于ToF芯片设计,服务于扫地机器人和工业避障。
3. 双目视觉(Stereo Vision)
技术特点:模仿人眼视差原理,成本较低但需依赖算法优化。
代表公司:
图漾科技:提供工业级双目3D相机,在物流分拣和拆码垛场景中市场占有率较高。
视比特机器人:结合双目视觉与AI,提供智能质检和尺寸测量解决方案。
小觅智能:提供服务机器人导航双目方案,应用于仓储AGV。
4. 激光雷达(LiDAR)
技术特点:通过激光扫描生成3D点云,适用于中远距离场景。
代表公司:
速腾聚创(RoboSense):全球车载激光雷达的领先厂商,2023年成功登陆港股。
禾赛科技:提供高性能激光雷达,客户包括理想和小米汽车。
镭神智能:全面布局LiDAR,覆盖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。
二、按应用场景分类
1. 工业检测与自动化
核心需求:高精度和实时性。
代表公司:
深视智能:提供3D视觉引导机械臂,应用于半导体和精密装配领域。
梅卡曼德:结合AI和3D视觉的机器人拆垛系统,与京东、顺丰等企业合作。
埃瓦科技:提供3D视觉焊缝检测服务,服务于焊接机器人。### 2. 消费电子与AR/VR
核心需求:追求小型化和低成本。
代表企业:
欢创科技:作为手机和扫地机ToF模组供应商,其客户包括小米和科沃斯。
纵慧芯光:专注于VCSEL激光器(结构光核心部件),已进入苹果供应链。
Nreal(太若科技):提供AR眼镜的3D视觉交互解决方案。
3.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
核心需求:实现环境感知和实时避障。
代表企业:
大疆览沃(Livox):提供车载激光雷达,与小鹏、比亚迪等公司合作。
地平线:开发3D视觉芯片和算法,支持自动驾驶感知。
追觅科技:自主研发3D视觉导航算法,应用于扫地机器人。
4. 医疗与生物识别
核心需求:确保高精度和安全性。
代表企业:
银牛微电子:提供3D视觉辅助手术导航系统。
商汤科技:运用3D人脸识别(结合结构光和ToF)进行医保核验。
瑞识科技:生产医疗内窥镜3D成像模组。
三、行业格局与趋势
1. 市场格局
头部企业:奥比中光、速腾聚创、禾赛科技(技术优势与资本支持并重)。
细分领域龙头:图漾(专注于工业领域)、欢创(消费电子领域)、梅卡曼德(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)。
新兴力量:灵明光子(ToF芯片)、深视智能(半导体检测技术)。
2. 技术趋势
芯片化:3D视觉传感器逐渐集成到ASIC芯片中(例如奥比中光的MX系列)。
多模态融合:结合结构光、ToF和RGBD等方案,增强鲁棒性。
AI赋能:深度学习技术提高点云处理效率,如缺陷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.9%。
3. 资本动向
IPO:速腾聚创(2023年在港股上市)、奥比中光(科创板上市)。
融资:梅卡曼德(C轮融资超过10亿元)、灵明光子(B轮融资数亿元)。
跨界布局:华为、小米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进入3D视觉领域。
四、挑战与机会
技术瓶颈: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精度下降、动态场景实时性不足。
国产替代:核心部件如VCSEL激光器和SPAD传感器仍需依赖进口。
新增市场领域:涵盖人形机器人(例如特斯拉Optimus)和低空经济(涉及无人机3D避障技术)等新兴领域。
附加内容:企业核心产品对比
这些企业横跨了从基础硬件(如芯片、传感器)到高级应用(包括工业、消费和医疗)的整个产业链。它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或合作资源。
版权所有:大林机器视觉培训嘉兴办事处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4016686号-6
本站关键词:嘉兴上位机培训 嘉兴机器视觉培训 嘉兴上位机运动控制培训 嘉兴深度学习培训 网站标签